选择原因
旧的外接的钛度rx6600显存炸了,导致整个显卡坞报废。因此思考使用外置显卡的外接形式,而不是mxm卡
体验过高画质的星穹铁道后再也不想用低画质或者手机过剧情了
初次尝试(5060篇)
显卡坞挑选
市面上显卡坞分为雷电系,OCuLink系。雷电系包括雷电三、雷电四(当下intel系最普及)、雷电五(雷电五仍未普及,仅存在高端的性能本上)、USB4(AMD阵营以及高通Snapdragon,注意USB4分为20gbps版本与40gbps)。
OCuLink 本质上是 PCIe总线的直接延伸。可以将其理解为将主板上的 PCIe 插槽通过一根线缆延伸到机箱外部,从而让外部设备能够直接与 CPU 的 PCIe 通道进行通信。OCuLink对比雷电系具备高带宽、低延迟、低成本的优势,是一种新兴的外接设备方式,以联想thinkbook和一众迷你主机为主。
我们可以将其与目前最主流的高速外接接口——雷电(Thunderbolt)进行对比:
基于我的笔记本形态(Redmibook pro15 2022 intel),只能选择雷电方案。12代酷睿以及更新一代的酷睿处理器均内置了雷电控制器,原生支持雷电4协议。
经过挑选最终选择机魂家的Nano xs。原因有
价格便宜
内置服务器电源,550w足够大多数单显卡的电源负载(5080以下)
更新的雷电主控,兼容性较好(JHL7550)
到手主机:(随机附赠一条双8pin电源线与雷电5数据线)
显卡挑选
完成显卡坞选择后,当然就是显卡的选择。
选择显卡无非是权衡需求三角,价格,性能,生态。
对于显卡性能,我的要求是能流畅大部分2k 3a(冗余以后升级2k屏幕的需求以及当下超采样游戏越来越多)。因此当时摆在面前可选的有英伟达 RTX5060,AMD RX7700xt,RX6800xt,RX6750gre 12g,Intel B580。Intel的独立显卡刚需Resizable BAR,而雷电目前仍不支持此功能,在不支持的情况下,B580性能会出现严重下滑,详情见b站视频。
而当时恰逢5060发布,2499的价格持平了上代4060Ti,更别提当日首发就破发了将近200。因此我选择了RTX 5060 万丽雪狐。如下:
问题呈现:
到货后,5060的外接体验并没有想象中的好,甚至可以说是灾难级别的(对比40系)。
首先,英伟达的首发驱动并没有对雷电外设做相关的适配。在插上雷电显卡坞后,Windows设备管理器正常识别显卡,显卡坞,也能正常下载NV App进行打驱动,但是打完驱动就频繁出现系统卡顿,NV App不停的提示外置5060断开连接。
进行3D Mark测试,检查是否有问题。糟糕的是甚至连3D Mark都无法跑完,软件就报错,且显卡在高负载下百分百复现掉驱动,断连,系统卡顿,系统蓝屏这一整个流程。
与显卡坞客服确认后发现是英伟达的问题,果断退货5060跑路。
后续显卡选择
经过5060这一遭,只能选择英伟达40系或者AMD 7000系。根据一段时间的挑选,选择了PDD上2600的7700XT 讯景海外版。不出我所料,外接插上一切正常。
并在外接成功后给7700XT进行一顿马杀鸡,烤鸡,跑分。
统计下来显卡损耗在1000分左右,7700xt正常分数在16500左右(默频),加上讯景这张海外版默频给的也比较保守,因此这个分数个人是满意的。附上几张高画质下星穹铁道图片。
外接使用正常后后续使用遇到的问题
后续遇到的问题其实都是一些小问题,并没有对正常使用显卡造成很大的影响。
首先是Windows音频选择的问题。如果你的电脑和我一样是i家的cpu,加上外接a家的显卡。会导致电脑里有两个音频驱动,即英特尔智音控制器与AMD高清音频。会出现无论选择哪个音频设备输出,电脑都是没有音频的。解决方案是将智音控制器回退至Windows初始的通用驱动上,但这样会影响一些音频特性和麦克风收声加强和降噪。目前2025-07的Windows累积更新中,微软/英特尔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其次碰到最大的问题是,雷电线的通信会影响笔记本内部的无线网卡,特别是在5G频段WIFI的160m和80m频段,会经常出现网络的丢包,网络速率完全被卡死在20mbps,网络完全没有办法使用。
解决办法为,使用有线网络连接或者和我一样使用外置的USB网卡。我这里选择的是我以前使用的MT7921外接USB网卡,外接网卡还有一个好处是,大部分笔记本厂商都不会优化天线布局,这样就导致了在当下金属外壳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,内置的网卡接受信号会大大减弱。
有关此问题的详细描述可以看看零刻的公告,原理是一样的。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opus/986578366175903750
总体来看,外接的体验仍然可以称为是良好的,显卡热插拔,高性能同时也不影响笔记本的便携性。🥰🥰🤗